发布时间:2020-11-04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市政协关于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建设情况的视察监督意见
根据市委要求和市政协2018年工作计划,市政协将推进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建设列为2018年度专题视察监督课题。今年3月份以来,在蔡溪主席指导下,由朱庸靖副主席带队,市政协人口和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通过函调、走访、座谈、外出考察等形式,就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相关事宜开展了持续深入调研和多次视察监督活动。
2018年9月25日,市政协主席蔡溪带领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对我市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建设进展情况进行集中视察监督。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何剑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建湘及相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出席协商座谈会。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面对异常严峻的投融资形势,市委、市政府攻坚克难、逆势而上,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建设这一重大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幸福工程。认真谋划,科学调度,明确目标,压实责任,“一桥一塘三路”核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开展,招商引资融资工作有序进行,功能板块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值得充分肯定。
会议认为,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建设是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一项造福株洲人民、改写株洲历史的重大工程。在看到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推进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建设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挑战。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新城产业项目落地艰难、市场融资形势依然严峻、个别重点企业关停进度影响新城开发和产业导入等一些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就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产业项目培植
1.按既定规划导入产业。要按照已经确定的《清水塘生
态科技新城规划》导入产业。一切项目的招商引进都要围绕既定的规划进行,按照“宁缺毋滥”的原则,确保产业项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将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建设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工程。
2.培育特色产业。要突出“生态科技”核心理念,一是
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编制《清水塘老工业区“城市双修”专项规划》,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严格设立项目准入门槛,坚持水、土壤等生态修复治理与产业项目培植同步发展。二是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出台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相关措施,积极争创国、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双创”示范基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3.瞄准高端产业。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和“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等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进一步充实招商团队,制定精准招商方案,出台并落实招商引资优惠及奖励办法,对引进重大项目或巨额资金的有功人员,给予重奖。
二、合理确定建设时序
4.坚持“迭代发展”。要树立“立足当前,着眼实际,留白未来,迭代发展”的思想,制定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建设总体工作方案,并分年度制定工作方案,保障产业项目规划、导入、招商、建设、后续管理运营的连贯性、一致性。全面实行“多规合一”,确保新城产业融合发展。合理设置建设用地“弹性规划区”,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等制度,对造成资源破坏、资产浪费、低水平重复开发的依法严厉问责。
5.筑牢基础设施。按照“先基础项目和城市配套项目,后产业项目”的建设时序和“节俭、实用、高质、高效”的原则,统筹新城开发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设施建设。
6.加快项目前期。加快推进既定项目前期工作,高度关注土地报批、征地拆迁和项目设计,确保不因项目前期准备不足而影响新城项目建设进度。提高决策效率,对条件已经成熟的项目不要瞻前顾后,要抢抓时机,争分夺秒推进。提高部门项目审批效率,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明确专门班子和人员对企业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 的全程跟踪式服务。
三、准确把握政策形势
7.做好战略对接。积极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紧扣“一带一部”战略定位,结合“建成‘一带一部’开放发展先行区”各项举措,做好产业承接和转移,聚集优势资源。
8.强化金融对接。制定《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建设投融资发展规划》,建立一支专业的融资团队,进行专业策划和精准投融资。准确把握好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窗口期”, 抢抓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利好机遇,实现新城开发建设与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同频共振。
9.加强项目对接。建立向国、省层面的汇报沟通工作机制,认真做好上级部门政策的梳理、分析和研判,制定《清水塘科技新城建设需向国、省争取的若干政策和重大项目清单》,并积极策划、包装一批项目进入国家相关部委、省级相关政策覆盖范围,不遗余力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
四、理顺建设管理体制
10.理顺建设管理与社会管理的关系。清水塘老工业区由“关停期”进入“建设期”和“管理期”,要处理好“三期叠加”的矛盾,尤其是要理顺建设管理与社会管理的关系,实行“一个机构、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新城开发、建设、管理模式,将建设管理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合二为一”,聚集合力,强力推进新城建设。
11.理顺新城开发建设中开发主体和投资主体的职责关
系。政府及其开发主体应重点保证新城开发建设中基础设置和基本公共配套。选择投资主体的着眼点主要在于实现新城建设规划的能力。目前要高度关注清水塘投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体系的完善,提升其信用能力;尽快确定战略投资者,并督促其严格按照招投标所确定的协议事项和时间,进行新城开发建设。
12.理顺指挥机构与部门联动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市指挥部办公室和各工作小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指挥部办公室传达指示、协调、沟通职能,提高其工作规范性、严肃性、权威性。出台《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建设部门责任分解方案》和《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建设考核办法》,全面落实“一单四制”工作模式,压实相关部门和单位责任。发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作用,针对重点问题进行跟踪督办。